前两篇讲完了搭建和后台,这一篇我们来聊最容易被人忽略、但实际最费心的部分:前端UI重构、性能优化、模块拆分,以及深度二开的小技巧。源码给了我们一个完整的平台,但真要用得顺手,还得在前端做不少细致活。
一、前端UI重构:从“看得过去”到“顺手”
拿到这套源码时,UI素材看起来还算精美,但风格有点“杂”。比如大厅界面一堆大图标,子模块又是另一套风格,加载动画还会偶尔闪屏。要让它顺手,必须先梳理UI资源,把零散的图标和背景统一规范。
我的做法是:
- 把
assets/resources
下的图片按用途分类,例如ui/common
、ui/icons
、ui/bg
- 把常用的颜色、字体、间距写在一个全局
style.js
里 - 在 cocosCreator 里为按钮、弹窗统一做 Prefab,这样改一次可以全局同步
比如定义全局样式文件:
export const Theme = {
primaryColor: cc.color(255, 215, 0),
fontFamily: 'Arial',
buttonRadius: 10
};
然后在 Prefab 挂载脚本里统一读取:
this.node.color = Theme.primaryColor;
this.node.getComponent(cc.Label).fontFamily = Theme.fontFamily;
改成这样后,整个平台的视觉一致性和维护成本都低了很多。
二、性能优化:不卡顿才是硬道理
大型前端最常见的问题就是“卡”。特别是移动端,CocosCreator 的场景如果太大、节点太多,一加载就爆内存。
我用的几招:
- 懒加载:大厅界面不要一次性加载所有子模块,用
cc.assetManager.loadBundle
按需加载:
cc.assetManager.loadBundle('moduleA', (err, bundle) => {
if (!err) {
bundle.loadScene('moduleA', (err, scene) => {
cc.director.runScene(scene);
});
}
});
- 对象池:子模块里反复生成的节点,用
cc.NodePool
做对象池,避免频繁创建销毁:
const nodePool = new cc.NodePool();
const newNode = nodePool.size() > 0 ? nodePool.get() : cc.instantiate(prefab);
// 用完再放回
nodePool.put(newNode);
- 压缩资源:图片用WebP替代PNG,音频转成AAC或Ogg。Cocos 自带压缩工具,用起来能省一半空间。
- FPS监控:开发阶段在右上角加个帧率显示,看看哪里掉帧最严重:
cc.director.setDisplayStats(true);
三、模块拆分:从“一锅炖”到“分层走”
原始源码里的模块很多写在同一个逻辑里,导致改一处牵一发而动全身。我做了个“模块拆分”的动作:
- 把公共逻辑(如登录、支付、配置读取)抽到
common
模块 - 把每个子模块单独放到
modules
文件夹 - 用事件总线(EventBus)进行模块间通信
事件总线代码示例:
const EventBus = new cc.EventTarget();
// 监听
EventBus.on('player-update', (data) => {
console.log('Player updated:', data);
});
// 触发
EventBus.emit('player-update', { id: 123, name: 'test' });
这样一来,大厅模块只管发事件,各个子模块自己监听需要的数据,互不干扰,调试也容易。
四、深度二开的几个小技巧
1. 动态配置子模块
有时你想快速上下线某个子模块,可以在后台加一张 module_config
表,前端启动时拉取一次,按配置动态加载:
axios.get('/api/module/config').then(res => {
res.data.forEach(m => {
if (m.enabled) loadModule(m.name);
});
});
2. 自定义资源包
CocosCreator 支持多资源包(Asset Bundle)。我把常用模块(大厅、商店、活动)打成一个bundle,冷门模块单独打包。这样更新冷门模块时不用全量更新App。
3. 热更新机制
大项目必备。Cocos 官方有热更新插件,改几行就能用。这样即使你改了前端,也不用让用户重新下载整包。
4. 日志收集与上报
上线后最好有日志收集,Node.js 可以用 winston
,前端可以用 sentry
或自己写个接口。比如:
window.onerror = function (msg, url, line, col, error) {
fetch('/api/logs', {
method: 'POST',
body: JSON.stringify({ msg, url, line, col })
});
};
这样就能收集用户端的报错,方便修复。
5. 统一接口格式
我在后端加了个统一响应函数:
function sendRes(res, data, code = 0, msg = 'ok') {
res.json({ code, msg, data });
}
不管哪个接口,最后都返回 {code, msg, data}
,前端就能统一处理,少写很多判断。
五、版本管理与协作
源码大到一定程度,就必须用版本控制。Git 是必备,还要养成分支管理的习惯:
main
:稳定版dev
:开发版feature/xxx
:新功能fix/xxx
:修bug
改完一块提交一次,写清commit信息。这样出了问题也能迅速回滚。
六、我踩过的“UI坑”总结
- 别把所有按钮事件都绑在一个js里,拆开写,后期维护更轻松
- 别随意在Prefab里硬写路径,用全局路径函数
- 别忘了把大图切成小图用Atlas打包,Cocos加载快一倍
- 别在Update里写大量逻辑,移动端CPU吃不消
七、从“能跑”到“好用”
前端UI、性能、模块化这些优化下来,整个项目的体验完全不同。之前打开一个子模块要等5秒,现在1秒不到;之前改个颜色要改十几个文件,现在改一个 Theme.js
全局同步。
这也是我想说的:源码只是起点,真正的技术活在于怎么让它“跑得快、改得方便、出问题能迅速排查”。
三部分写完,整个搭建实录就算告一段落了。第一部分讲了搭建和环境,第二部分讲了后台和服务端,第三部分讲了前端UI和优化。这就是我这段时间踩坑出来的真实经验。希望对后来者有帮助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,仅限技术交流,禁止商用。
相关文章:
正版63棋牌平台与728全套源代码搭建实录一
正版63棋牌平台与728全套源代码搭建实录二
下载地址:
隐藏内容,解锁需 付费 6999元
付费解锁
https://shorturl.fm/wi6sb
https://shorturl.fm/mzraP
https://shorturl.fm/8Jfjy
https://shorturl.fm/eqNlO
https://shorturl.fm/OrSXk
https://shorturl.fm/BQjVt
https://shorturl.fm/aQfF6
https://shorturl.fm/l5Zxq
https://shorturl.fm/rR6YH